中班语言:兔宝宝找快乐
执教者:冯赛兰
教材分析:
《兔宝宝找快乐》这个故事选自中班下学期,《你快乐我快乐》这一主题中。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故事中的角色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小动物。情节并不复杂,形象可爱,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编出故事内容。并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
活动目标:
1.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知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2.初步学习故事表演,能用简短的语句和动作表达一定的情节。
3. 感受什么是快乐,知道人们能从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
活动准备:
配套挂图、动物头饰和表演道具、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兔宝宝,观察它的表情,提问:兔宝宝是什么样的表情?兔宝宝为什么不开心呢?(简单猜想)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幻灯操作,理解重点片断段。
提问:故事讲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动物的故事?兔宝宝快乐吗?为什么?小猫咪会对兔宝宝说些什么?兔宝宝采蘑菇时遇见了谁?看到了小黄狗的汽车熄灭了,兔宝宝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依次小猴,小山羊)
2、讨论:让幼儿知道能从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
提问:小兔开始为什么不快乐?后来为什么变快乐了?现在能告诉大家小猫咪给兔宝宝出的主意了吗?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喜欢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讲讲看。
(三)故事表演《兔宝宝找快乐》
1.幼儿通过讨论协商分担角色,并戴上相应的头饰边听故事边进行表演,体验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感受。
2、观看一组幼儿表演故事。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轻缓的背景音乐) 兔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帮助别人,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冯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后面听课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乐是什么呢?做一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吧。
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兔宝宝找快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快乐、有趣的童话世界。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兔宝宝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情节并不复杂,但充满了悬念,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从而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首先我根据中班期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至6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需要教师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注意挖掘此活动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另外在提问上我力求简洁,分层深入,对孩子的回答也都积极回应,使得孩子敢说、愿说,气氛融洽而热烈。老师也能顺应孩子的爱模仿表演的特点,所以让孩子又有了一个直观体会的感受。
回顾本次活动,总有一些小遗憾:1、我在对教材的熟悉度还不够,教具的使用和摆放不熟练。2、在表演环节,由于平时这方面对孩子的指导太少,导致孩子在表演上还不过大胆自如。3、组织语言的灵活性还不够机智,以后还需不断地锻炼自己。
好课多磨,贵在平时!我愿意为还原观摩活动的真实自然而作出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