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专题培训>>理论摘要>>文章内容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王婕2015.11)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0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婕    来源: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王婕

学习时间

2015.11

题目

区域游戏中如何投放材料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出处

网络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还要求我们: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说明,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出事物的等结构关系。而材料是操作的物质支柱,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活动材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尤为重要。

区域游戏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是现在有许多幼儿园,教师在有效利用区域、拓展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空间不够,区域内玩具、材料单一,层次性不够,目的性不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在其他区域有机渗透数学教育更是微乎其微,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提高区域游戏活动质量,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我们对区域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研究,提供多元化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参与操作,让原本抽象、深奥、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美丽、形象,让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精心设计和投放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一)材料的生活化,使幼儿愿意走近数学。

(二)材料的趣味性,多感官参与感受数学的有趣。

(三)材料的目标性,将数学操作方法和规律暗示在材料中。

(四)材料的层次性,获取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关键经验。

(五)材料的探究性,通过开放式的操作理解数学概念。

(六)材料的游戏化,各区域挖掘、渗透数学内容。

二、通过材料的动态调整,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一)材料的添加补充:引发新的数学探索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发展。

(二)材料的删减: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幼儿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材料的调整组合:形成新的游戏,培养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学习体会:幼儿的数学活动,离不开可供操作的物质材料,通过在区域游戏中对材料的自主操作,能使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的关系等。这一点,恰恰是教师进行枯燥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其符号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合乎教育要求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引导幼儿与物质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幼儿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的进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