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幼儿思维游戏课程:以幼儿基础思维能力(既五大能力: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探索性的操作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专门系统地开发孩子智力的游戏化课程。 我园的课题研究将围绕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着力开发思维游戏课程资源,编写相关教材,开展多元化游戏实践,进行总结提炼,推进思维游戏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 课题的理论依据 1.智力结构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思维能力纳入了智力结构的范畴中,提出了著名的“智力结构理论”,它不满足传统的智能概念只集中在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同样涉及了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艺术、人际、自我控制等智能的多个方面。还有他对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培养的独特见解恰好符合当代幼儿教育所提倡的让儿童“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的理念。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活动理论和认知冲突理论的有益思想也作为课程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理论依据。幼儿期的儿童思维结构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运算阶段发展的时期,思维的过程主要是表象思维。他还主张通过认知冲突促进儿童思维结构的转换,动手操作和社会情景都是认知冲突发生的有效途径。 3.游戏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了游戏教育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提出游戏需强调自主、本体,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 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1.强调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品质。着力开发思维游戏玩法的新奇性、任务性、挑战性、竞赛性来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独立探索、主动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2.强调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课程化。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对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开展有效组织与实施以及相应评价,形成完善的幼儿思维游戏课程体系,从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指导孩子游戏的平台。 3.强调基于幼儿实际,引领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开发的幼儿思维游戏一方面是基于幼儿的身心认知经验,收获思维游戏带来的乐思、乐学和乐趣;另一方面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使得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过程中来。 课题研究动态和创新之处 目前国内的教育学者对思维游戏的开发与应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如东方之星始终专注于中国儿童思维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思维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教研服务为主体的、全国性的专业思维教育机构。又如上海四川北路幼儿园构建了“主题背景下幼儿主动思维活动”的课程,将课程园本化的构建项目与上海市二期课改课程相融合,使主动思维的活动元素有机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板块中而形成的园本课程。另外,在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人士和儿童专家也正致力于开发和设计经典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系列,彻底变革传统思维教育,倡导世界一流的思维新模式。 我园致力于通过幼儿思维游戏课题研究实践,将构建起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开发编写出思维游戏课程的游戏资源,整合思维游戏课程资源库;探索出一套适宜优化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组织实施策略充分利用新技术互动手段加以辅助;精心营造具有思维游戏特色的游戏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幼儿的身心从中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快乐思维 游戏童年”的园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