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研究》课题阶段个人总结
小五班 赵雯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结构化的智力游戏教学活动,以幼儿个体操作式的学习为主,在游戏情境下,借助对大量游戏材料的操作,完成对问题的探究,从而促进其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课程。身为一线上的幼教工作者,自从我园开展思维游戏课程以来,我就一直担任授课教师,承担了小班年龄阶段的游戏课程,我在实施的过程中,收获、感悟和体会是很多的。
从孩子主体层面分析:《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课程里对他们来说没有“学”的硬性概念,只有“玩”的快乐,这正是此课程深受幼儿喜欢的原因所在,他们不必被动地接受训练,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他们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思维游戏课程中,游戏的形式要灵活而多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思维游戏课程时,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以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活动。同时,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小班宝宝思维游戏的培养目标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重点进行常规培养,使他们养成认真有序地操作习惯、学会收拾和整理游戏材料和物品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
从教师角色层面分析:在小班开展思维游戏课程,我深深地感到教师演示和运用教具时要注重材料使用的适宜性和层次性,这是由幼儿思维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决定的。对小班幼儿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表象的联想思考问题。但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来说,思维训练是一件新鲜事物,幼儿要打破以往形成的单一思维模式,进而接受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需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教师在演示材料和指导幼儿操作时要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灵活地使用材料。
收获的成效:自从开设思维游戏课程后,幼儿的思维活跃了,爱动脑子了,言行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例如以前,幼儿上课不爱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会独立收拾玩具,把玩具到处乱扔。现在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能自理、自立,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值得反思:思维游戏给幼儿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由于课程时间以及家长陪其玩游戏的时间有限,致使思维游戏课程的功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否则,幼儿的思维习惯及能力会有更显著地提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出新、出奇,不仅要多与家长互动、沟通,还要多创设一些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内容。如:家长开放日、教学展示、常规课、家访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