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概况>>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开发实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研究》课题阶段个人总结(章艳2015.2—2016.1)
《开发实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章艳2015.2—2016.1)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4日    点击次数: 218     作者:章艳    来源:

 

《开发实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研究》课题阶段个人总结
漕桥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章艳
(2015.2——2016.1)
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也能让孩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园自思维有效性提问研究开展以来,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老师们在教学中对有效性问题的把握有了初步成效,现将总结如下:  
告别原始封闭式提问,逐渐向开放性过渡。 
(一)前阶段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提问过程中,往往低估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通常使用较封闭式的简单的语言和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使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幼儿就用“对”“好”“是”来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不需要孩子进行深度思考,缺乏对孩子思维的启发,提问质量较差。 
 2.问题设计不严谨,提问过于频繁。由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想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一节课中可能会出现二十几次的提问,提问过于频繁、主导性过强,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来学习,使幼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3.提问只针对局部,没兼顾全体。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将问题集中于领悟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孩子进行提问,使课堂进度加快。没被提问的哟而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听课,逐渐产生消极心理。 
(二)现阶段教师的提问逐渐引领幼儿进行思考,已初见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反思、改进,通过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如: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 才能使孩子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个发散性的回答就会产生。让幼儿拓展思路,师幼互动性更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
经过多次上课实践、学习探讨,总结出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要精心设问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幼儿应该知道说、唱、画、想什么,更要让幼儿知道怎么表现。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简单明了、言简意赅、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