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挑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幼儿园 潘燕玉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宠爱有加,长辈们对孩子更是百依百顺。让孩子吃饱、吃好是所有父母和家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家庭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往往养成了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长期以往,孩子们不良的进餐习惯常常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挑食、偏食成了现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像陈辉这样挑食严重的孩子,自我踏上工作岗位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是我前几届中班时班里的一个孩子,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对班里的小朋友几乎都不认识。但开学第一天,这个叫陈辉的小男孩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而吸引我目光的不是他清清秀秀、文文弱弱的外表;游戏时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时落寞的表情;上课回答问题时的踊跃……而是配班张老师递过来的一罐肉松。(张老师小班的时候就已经接手这个班级了,对班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比较熟悉。)“这是陈辉妈妈早晨送孩子入园时带来的肉松,是给陈辉中餐时吃的。”“他吃饭时为什么还要吃肉松呀?”我愕然。“这个孩子头脑灵活,但性情古怪,特别是很挑食,从来不吃学校的菜。小班吃午餐的时候,要不就着家里带来的肉松下饭,要不就是中午他妈妈或奶奶送饭过来,否则就一口也不吃。下午的点心,红豆粥要把红豆一颗颗挑出来,吃到面条要把里边的青菜或咸菜一丝丝挑出来,南瓜粥、元宵更是一口也不尝,特别让人头疼。”张老师说完还皱着眉头,苦笑着摇了摇头。“不会吧,这么严重。”挑食、偏食的孩子我见过,但像张老师所说的这么“病入膏肓”的我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这也一下子激起了我心底里那股想要“挑战”和“征服”的冲动,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定与眼前的这位小男孩好好过过招。
第一步:摸底大行动
为了了解可能造成陈辉小朋友挑食、偏食现象的各类因素,找到症结所在。同时也为了尽快熟悉眼前的这个孩子,了解他的个性、兴趣、喜好等,发现他的“弱点”,给自己的工作找到突破口。我通过张老师、家长以及自己与孩子的零距离接触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通过“摸底普查”,我对陈辉小朋友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个孩子家庭经济情况还算富裕,爸爸是位村干部,爷爷奶奶经营了一个厂子,效益还不错,妈妈专门在家照料这位几代单传的小独苗。爸妈文化素质不低,教育观念也并不落后,可关键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家比较强势,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吃东西更是由着孩子的性子。爸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妈妈是势单力薄,有心无力。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一致,逐渐形成了孩子偏食、倔强、胆小、不善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等不良习性,但我同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许多闪光点: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知识面广,探究欲强,想象力丰富;口语表达能力强,每次集体活动中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等
在与孩子家人的接触与交谈中我发现,家长其实也已经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性,知道这些不良习性将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想帮忙纠正,却苦于一直没有良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没有这份信心、决心与狠心。)而这些,却无疑坚定了我“改良行动”的决心。
第二步:情感大联盟
由于陈辉小朋友从小就生活在自己的“小家”里,平时活动的区域大多局限在自己家里或厂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身边打转,平时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跨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也因此造成了孩子交往能力弱,对人依赖的个性。所以,即使已入园一年,他也很少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特别是游戏活动时间,别的小朋友都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得热火朝天,而他则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还自得其乐。当然,他后来偶尔也会和张老师或身边的好朋友说上一两句。而他所谓的好朋友,仅是跟他相处快一年的、跟他座位紧挨在一起的、前后左右的“同桌”而已。
为了顺利地展开“改良行动”,当务之急,我首先要让小家伙不排斥我、接受我,进而信任我、亲近我、依赖我。为此,每天早晨区域活动或外出活动时,我陪他一起游戏;遇到困难时,我帮他一起想办法解决;课余时间陪他一起聊天;小家伙特别喜欢画画和手工,每次他完成新作后,我都会在集体面前对他大加赞赏……总之,我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走近他、迎合他、甚至讨好他。精心付出很快有了回报,小家伙慢慢向我敞开了心扉。
第三步:断奶A计划
当小家伙不再排斥我,开始死心塌地地接受我时,我的“改良行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我决定采取“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方针。
首先要让小家伙先渐渐摆脱对肉松的依赖,再让他慢慢接受幼儿园的饭菜和点心。计划实施第一天,吃饭时我没有先给他肉松,而是用激将法事先跟他商定好要吃完一口饭才有肉松吃。小家伙欣然同意了,而且很快吞下了一大口饭。而我也没有食言,马上帮他夹了一筷子肉松,并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又要求他吃两口饭、三口饭再吃肉松……很快,他摆脱了对肉松的依赖,吃饭时几乎不需要肉松了。
第四步:饮食大调整
可光吃饭还不行呀,怎么让他爱上幼儿园的菜呢?很快,机会来了。这天,幼儿园里的荤菜吃的是骨肉相连,孩子们一看,早乐开了花。而他,仍然是“心如止水”没半点反应,我故意大声地问小朋友“今天的肉串香不香?好吃不好吃呀?”“香!好吃!”小朋友大声地回应我。我用余光偷偷地瞄了一下陈辉,他倒好,像个局外人一样没有一丝反应。我故意拿起一串肉串,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深深地闻了一下“真的好香啊!老师口水都快掉下来了。”小朋友都哈哈大笑“老师,真的很好吃。”我又偷偷地瞄了一眼陈辉,仍是没有反应。我灵机一动,骨肉相连跟肯德基里的炸鸡排气味和口感都有几分相似,而肯德基几乎是所有孩子都不会拒绝的美食,何不以此为诱饵呢。于是我大声地说“肉串真香,我闻起来像肯德基里的炸鸡排,老师也来尝一口。哇,味道真的差不多,太好吃了!”小朋友也大声地附和“老师,真的很像肯德基的味道诶。”我回头看看陈辉,他微微地抬起了头,脸上一副疑惑的表情。我一看,赶紧趁热打铁“陈辉,你吃过肯德基吗?”他迟疑着点了点头。“那你爱吃肯德基吗?这是我们食堂里的阿姨们亲手炸的骨肉相连,跟肯德基一样好吃,你尝一下。”陈辉犹豫了一会,终于拿起肉串咬了一小口。“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好吃吧。快,多吃点。”见他没有拒绝,我继续鼓励他。这顿饭,陈辉就着肉串终于吃完了,这可是陈辉入园以来第一次吃幼儿园里的菜,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有了“肉串”事件的良好开端,我决定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对他因势利导、大加诱惑。先从孩子普遍易接受的“大众美食”入手,今天给他几根长豆,明天给他几丝土豆,后天给他几片黄瓜……等他慢慢接受后,我开始学校的菜每样都分他一点点,逐渐过渡到跟其他小朋友一样的量。对于下午点心的“矫治”,我也同步进行、毫不懈怠,同样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当然,其中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的,而我的宗旨就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每天餐前向孩子介绍“美食”,勾起孩子的食欲;多用表扬与鼓励,为孩子树立不挑食、偏食的榜样;餐后及时评价奖励,帮助孩子巩固良好的进餐习惯。
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与努力,陈辉挑食的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天基本都能吃完自己的那份饭菜了,脸色也比以前红润了,体弱多病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关键是“改良行动”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辐射效应”,班里其他幼儿的进餐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班逐渐成了年级里的“吃货班”。
第五步:家园大结盟
由于陈辉小朋友挑食、厌食、进餐慢等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因为家庭成员过分溺爱、生活上照顾太过周到、平时提供给孩子的零食过多、以及家长自身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当陈辉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改良行动”初见成效时,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们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努力形成家园合力,将好习惯进行到底,并延续到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我们向家长宣传健康的饮食观念,告知家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性。其次,与家长一起制订陈辉的饮食纠正计划,并提供科学的营养食谱,并让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在家中也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矫治,如不给孩子乱买零食;借助科普片或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让孩子了解不好好吃饭的后果;同时,家中的饮食也要注意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孩子的食欲等等。另外,在刚开始矫治时,若孩子的进餐行为表现得不好,有哭闹呕吐等现象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孩子。
此外,我们还坚持定期与家长进行阶段性交流,相互反馈交流陈辉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从家长的反馈中了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转变也感触颇深,对我们的工作和教育的成效也比较满意,对班里的工作也更加配合了。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偏食、挑食行为得到改善,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