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孩子的天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游戏、活动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达到手脑并用,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创造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让孩子的思维“自由”起来。如:幼儿会把一块积木摆成个“凹”形,说它是座位;可以将一块竖立的长方体想象成一个人、一座楼;将一块三角体想象成小山、滑梯,或者其他任意一个代表。只要教师留心,不难发现,幼儿都有这种无意想象的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无意想象,经常引导他们作有意想象。
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如:教师先讲一遍小故事,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听完后好像看见了什么,是看见大灰狼在吃小羊,还是看见兔子在睡觉,乌龟在不停地爬……让幼儿讲述故事中描述的形象或情景,这就是借助再造想象,让孩子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3.让孩子的思维“发散”开来。如:让幼儿讲一讲带“子”的名词,在三分钟内讲得越多越好,幼儿说出了许多生活用品,帽子、鞋子、被子、裤子……但这些名词都是一个系统里的,没有接触到别的系统,这时教师启发幼儿可以再说出铲子、柜子、兔子、孩子、孙子等,另一方面可以为了锻炼幼儿的想象力,给幼儿设计一道道动脑筋思考的题目让幼儿思考,如:路上的水坑挡住了前进的路怎么办?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