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一、让孩子的思维“自由”起来。
“像……”是幼儿最早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意想象形式,幼儿都喜欢自由地想象,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幼儿才能按自己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幼儿从自己创造成果中感到莫大的快乐。
二、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纲要》指出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三、让孩子的思维“发散”开来。
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个物、一件事、一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设计问题的提问是为开拓幼儿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发散点”,使他们有可能多渠道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