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分享的时间
漕桥幼儿园幼儿园 曹雪芳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由于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许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老师,雅雅今天带来了漂亮的夹子,藏在袋子里了呢!”“老师,轩轩今天带来了奥特曼,来了就藏起来了。”“老师,滔滔拿我的玩具……”
每天都会有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告状。很多小朋友都会偷偷地把自己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有的小朋友看到了就会很羡慕,于是他们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玩。玩具的主人看了当然不愿意了,所以就会出现开头的一幕。这当然是老师头疼的事,我们一再强调让小朋友不要带玩具到幼儿园来,有好玩的玩具回家玩,可是,老师的警告好像不怎么起作用。孩子们继续带他的玩具,所以告状的小朋友是越来越多。我几次没收了他们的玩具,可是他们下次带玩具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复地提醒效果也不好。我开始反思,有没有什么“两全齐美”之策,既能让孩子们主动去改正自己不去乱拿别人的玩具,又能感受到别人玩具的有趣呢?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分享”,我们每天利用离园前几分钟时间,组织“分享宝贝”小环节,幼儿围坐在一起,然后在老师的陪同下“分享”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而分享并不是让你向你的同伴炫耀,不是“看,我有什么。”而是“来,我们一起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这样的习惯如果养成了,首先我们学会了和别人分享,另外,有的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们会因为不想让别人玩坏自己的玩具而减少带东西来的次数了。
教育在孩子们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经过每天一次的“分享小宝贝”活动,首先,幼儿乱拿别人的东西现象不见了,其次,幼儿来园时带的小宝贝也有了选择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强多了,而一些易损坏的昂贵的玩具由于大家都不敢去玩,去碰,小主人就不敢轻易带来了。
从这件事让我领悟到:成人不能一味地强制管理孩子,正如古语所言:堵不如疏。我们的教育只有真正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入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