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科研动态>>个案记录>>文章内容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戴文佳2016.3—2016.6)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张晨玉    来源: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
   小(5 戴文佳老师       20163月——20166

班级
小(5)班
姓名
谢政桓
 出生年月
2012.3
性别
谢政桓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谢政桓,他对于自己喜欢的玩具绝对不会给别的小朋友玩,如果不喜欢的或者不会玩的就往地上一扔。
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1.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及调节能力。
2.在思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意识。
4.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及判断力。
5.在思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教师应善于从中去判断、分析、捕捉幼儿所传达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和指导策略,将孩子的需要转化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从而引导孩子有目的的展开活动。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一)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3
 
 
 
 
 
 
 
 
 
 
 
 
 
 
 
 
 
 
 
在数学活动《买菜喽》中老师在教室的桌上摆了许多的菜,有蔬菜、水果、鱼虾,好丰富呀!孩子们一人一只,小篮子进超市,手上拿着有4以内数的圆点卡,教师扮演售货员帮忙一起重新清点数量,检查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师:“你买了多菜呀?”
谢:“我买了3个萝卜。”“我买了4棵青菜。”
师:“你用几块钱买了几个食物?”
谢:“我用2块钱买了2条鱼。”
本次活动是数学活动,属于科学领域,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指导者、引导者,使幼儿乐于学,会学。
一、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游戏情景——“超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式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
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在整个活动中,如让还看看,说说,做做,在游戏中掌握卡片数量相同的实物的匹配。
2.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餐时挑食的现象最为突出,尤其有很多孩子从来不吃某样蔬菜、如胡萝卜、葱等,提着小篮子去超市买菜这一情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3.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二)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4
 
 
 
 
 
 
 
 
 
 
 
 
 
 
 
 
 
 
 
  在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谢政桓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实际情况,让幼儿在穿项链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师:(出示项链)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幼:项链。
师:这些项链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用什么材料来做的?
幼儿逐一观察项链:材料、形状、颜色等。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材料都一样吗?是怎样排列的呢?(间隔排列)师:如果请你来穿一串项链,你会选哪两种材料间隔穿呢?(幼儿自由选择)
 
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项链引出课题,通过观察项链的颜色、大小、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穿项链产生兴趣。
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三)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5
 
 
 
 
 
 
 
 
 
 
 
 
 
 
 
 
 
 
 
刚开始五分钟。谢政桓和沐子浩认真的“给小动物喂饼干”,他们拿着饼干一片片的送到与饼干相对应小动物嘴里,而且嘴里还念念有词,对着三角形嘴巴的小猪说:“熊猫,我给你吃三角形的饼干。”对着圆形嘴巴的小兔说:“小兔,我给你吃圆形的饼干。”……  
情景二:五分钟后……只见谢政桓拿起一块三角形饼干往圆形嘴巴的小兔嘴里送,还哈哈的大笑,接着又拿起一块正方形的饼干送进熊猫最里,沐子浩看见了也跟着他将饼干乱送,不时还发出哈哈哈的笑声,进接着你一把,我一把将不同形状的饼干硬塞到小动物最里,塞完将饼干倒出再来塞,两人完的不亦乐乎!  
情景三:游戏结束前。一片狼藉,桌上、地上饼干到处都是,小动物东一只、西一只,沈烨、费帅不见人影,仔细找找,一个跑到了“娃娃家”在抢着做饭,一个跑进了“菜场”在吆喝卖菜。
1.游戏的隔离:由于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我将区域和游戏进行了重新布置,尽量避免区域和游戏的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便于小朋友在区域中安静、投入地游戏。  
2.材料的投放上:材料的投放既要保证有品种,又要保证有数量。同时,材料的投放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给“小动物送饼干”中我们既可提供不同形状的饼干,也可根据动物的特征提供不同的食物(小猫吃的小鱼、熊猫吃的竹叶、小狗吃的肉骨头等),同时还可提供蚕豆让幼儿用不同大小的勺子或镊子、夹子、筷子来喂食物。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材料。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班孩子的特点,他们年龄小,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缺乏坚持性,会被其他感兴趣的事所吸引,不能很好的专注于某件事情中。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就看出孩子在给“小动物喂饼干”中前五分钟孩子还是被情节所吸引,他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一事情。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四)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6
 
 
 
 
 
 
 
 
 
 
 
 
 
 
 
 
 
 
 
今天区角活动时,谢政桓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着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这时,我看到谢政桓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