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游戏土壤,绽放思维之花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幼儿教育备受重视,研究表明,幼儿阶段应该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方式,本文结合游戏教学法,通过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培育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游戏教学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出的:“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结合指南的要点,我体会到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幼儿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表明,幼儿阶段的思维正处于萌发阶段。对于幼儿老师而言,应该认识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
幼儿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幼儿阶段就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思维的训练,比如在德国,德国父母认为,父母应当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启动孩子抽象思维的开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如,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引导他们绘制地图,锻炼孩子在空间、方位、顺序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反中国孩子最缺思维能力,我们很多家长更多的是关注于努力培养孩子的表演、创作、绘画、演奏等以语言、手工实践为主体的能力,忽视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培养,这是错误的育儿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不仅要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要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对于我们的幼儿教育而言,应该对培养幼儿的思维给予更多的关注。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的思维培养,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组织孩子报名学习棋类活动,或者引入游戏,比如分类游戏、比较类游戏等等,本文就从游戏角度开展对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趣字当先,培养创新思维
游戏教学法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游戏教学法的构建下,有助于全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游戏的载体,趣字当先。比如区域游戏活动为例,在区域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结对子一起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合作和交流。在一起游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分享合作会获得一些成就感,并且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比如在美食区,我有次要求孩子们一起用现成的材料给“娃娃家”的宝宝“做美食”,幼儿就相互之间开展合作,比如怎样做菜、怎样做出来的菜是色香味俱全的,结合这些理念,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分享。
比如针对千篇一律的区域活动,我引导孩子们可以大胆为区域活动构建背景和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环保的理念下进行收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材料来丰富区域活动,比较常见的是废旧的布料、废弃的纸盒子等等。比如我用布料做成了每个区角的一个帘子,幼儿对每个区域的帘子进行设计,比如以“娃娃家”为例,幼儿对“娃娃家”的帘子进行设计,在上面画了一些小宝宝的图片,通过以“布”为景,创设和谐的区域环境,通过和谐的区域环境,孩子们在区角会很自然的投入,形成合作和交流。比如结合学生喜欢绘画和手工制作,我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寻找一些废旧的布料,带到学校来,我带领幼儿将各类布料进行剪裁和组合,最终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拼布贴画,还有一些学生将布料带过来,做成了区角“娃娃家”的小被子、小衣服,做成了“蔬菜区”的各种蔬菜……可谓是丰富了区域活动的材料,使得区域活动趣味盎然。在这些区域材料的丰富过程中,全面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往往会很兴奋的跟我说:“老师,我还有一个办法。”“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设计呢?”……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会给予大力支持。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中有获,培育逻辑思维
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中所容易忽略的,针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游戏来加以开展。以逻辑思维能力中的分类思维为例,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有着太多太多的事物,它们虽然看似各不相同,然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通过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但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对于事物的分类往往搞不清楚,在他们的世界里,事物是杂乱无章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缺少分类的概念,比如根据物品的颜色、形状、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等等,他们没有这样的意识。分类的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意识。所以在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我运用绘本阅读与思维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来加以开展探索。
如《一起一起分类病》这本绘本,对于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就非常有帮助。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孩子得了分类病的故事。由于孩子的妈妈一直唠叨孩子不会整理房间,久而久之,在妈妈的唠叨声中,孩子得了分类病,对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喜欢去分类,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把所有的衣服进行分类,T恤和T恤放一起,裤子和裤子放一起,围巾和围巾放一起;他开始把所有的玩具进行分类,把娃娃和娃娃放在一起,动物毛绒玩具放在一起;他对零食也喜欢分类,把三角形状的放在一起,圆形的放在一起;即使走在马路上,也想着分类,把叶子圆圆的树归为一类,叶子尖尖的树归为一类。通过学习了《一起一起分类病》这个绘本,孩子们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可以分类的。然后笔者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比如男孩子是一类,女孩子是一类;长头发的孩子是一类,短头发的孩子是一类,穿衬衣的孩子是一类,穿T恤的孩子是一类等等,培养了他们的分类能力。很快,孩子们阅读后进行分享,分享后我就引导幼儿们参与分类游戏,将班级中的男生女生按照性别进行分类、将一些区角中的材料结合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等,并且我还开展分类游戏竞赛,比一比孩子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列出多少种分类方式。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材料投放,培养形象思维
材料是游戏活动的载体,在形象思维的培养中,离不开材料的投放,以主体餐厅为例,材料是幼儿主题餐厅环境构建的重要的物质载体,结合幼儿主题餐厅环境创设,我也引导孩子们可以在家中寻找一些废旧材料,来为主题餐厅环境增添亮色,比如有的孩子带来了家里的零碎布料,这些布料可以涂上各种颜色,最终再挂到主题餐厅环境之中。材料的投放也不是随意的,也并非材料越多越多,而是结合互动的原则,按需投放。
在主题餐厅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体验自己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在孩子们一起合作创设主题餐厅环境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在主题餐厅环境中实现认知。结合主题餐厅环境,这个环境是提供给幼儿学习和发展机会的一个有效平台,在这个特别的平台和空间中,通过主题餐厅游戏环境的打造,教师关于环境穿是个好的理念也正在一步步不断进行更新、创设主体也正在不断丰厚。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们结合自己的过程体验,可以给我们的环境创设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对于幼儿们所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会尽量去满足,在主题餐厅环境创设的初期,我就引导孩子们积极融入,让环境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在游戏体验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指导,比如结合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结合主题餐厅环境创设,我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角色进行体验,比如餐厅中谁担任服务员的角色,谁担任厨师的角色,这些角色体验时,孩子们也可以为自己设计各种衣服,这类体验的引导下,孩子们在角色体验、角色互动中有了充分的认知,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争论、孩子之间的争抢行为等,结合这些情况的产生和出现,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引导。这些主题游戏方式,都为培育幼儿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游戏中融入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游戏,从锻炼幼
度去解读,真正做到扎根游戏土壤,盛开思维之花!
【参考文献】
[1]陈怡.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训练:基于实践的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0)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