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专题培训>>理论摘要>>文章内容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王婕2016.11)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1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婕    来源: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王婕

学习时间

2016.11

题目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出处

网络

内容摘要:

      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起点,才能又和教育紧密相连。幼儿年龄越小,游戏成分就越多,它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小班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直接依赖于玩具,他们边玩边想象、边思考、玩具收掉了,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中断了。结构游戏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一、开拓视野是取得较好游戏效果的必要前提 
  
二、结构活动中的特点 
  1.
确定主题。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幼儿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建构。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否离题,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对于小班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提出构造主题,使幼儿对游戏主题、布局以及活动的顺序进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

    2.支持孩子的假想。 
   
在结构游戏中,小班幼儿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他们没有一定的建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运用对话、情感、行为鼓励幼儿发散思维,从而使幼儿把游戏开展起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3.材料的有机利用。 
   
为幼儿提供形状、质地不同而颜色鲜艳的玩具,可以诱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同一种结构材料可以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形象;不同的结构材料也能建构出同一物体形象。   

注意一: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不宜多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不善合作。小班的孩子大多以独自游戏和同伴之间平行游戏,依赖于游戏材料,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注意游戏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便于幼儿开展结构游戏,避免幼儿因材料的缺少而争吵。 
  
注意二:小班幼儿的游戏大多是自己经验的再现,创新意识不足,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使之能胜任的活动与任务,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注意三:丰富多彩的结构区。在活动室的一角,摆放着玩具橱,里面有适合幼儿的各种玩具,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玩具,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感官刺激,增进智力的发展。 
   
三、变传统教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常常是被动的、机械的学,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若是抓住物体的特征,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将大大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水平。各种形状的、大大小小的积塑可以随心所欲地结构出各种物体   

四、一具多玩,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开放玩具橱,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玩具,在无固定场所、无固定形式、无教师直接指导下自由玩耍。这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学习体会: 结构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灵巧,还能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它能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具有创新意识。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引导并帮助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