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个人阶段总结
漕桥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钱晓怡
(2016.9——2017.1)
通过这一阶段幼儿细微课题的研究,我了解了很多知识理论,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方向。
首先通过研究,使我明确了3—6岁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能够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努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文明的习惯、积极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的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幼儿思维来自生活,用于生活,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例如幼儿在参观玩建筑物后,我及时提问:这各建筑都有什么形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让幼儿紧密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数的信息,体会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例如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表,有闹钟。爸爸妈妈有手表有手机,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上面也有数字,洗衣机上面也有数字等,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小朋友可以给老师讲一讲他们各代表的意思,感知其中的乐趣。
3.幼儿思维学习的核心是激发起探究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我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在整理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再如整理图书是按照大小摆放,家里来了四位客人应该那几个杯子让客人喝水等等,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4.让游戏走进课堂。游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我经常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游戏需求,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例如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单双数时,就采用了游戏找朋友和占圈这两个游戏,幼儿的情趣高涨,兴趣很浓,学习的也快,掌握的也很牢固。所以努力创设情景,使幼儿的数学活动趣味化、游戏化在思维游戏活动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