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概况>>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个人阶段总结(王婕2016.2-2017.1))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4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婕    来源: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个人阶段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幼儿思维游戏这一特色课程在我园的开发实施与应用不仅为五大领域的课程作了很全面的补充,也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感悟颇深,以下将做一些总结:

  一、教师在活动中过多的语言会干扰幼儿的思维。

  记得在第一次接触“思维游戏课程”时,我们到济南某幼儿园听了一节大班《立体图画》的示范课,整节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简洁的语言和孩子安静的操作。这是与我所听的传统示范课是大不相同的。当时,在课后的讨论中,我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济南的赵教授给我们解开了谜团。那就是:孩子的静态操作不是“空场”,而是我们真正地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思维的时间。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让幼儿听的懂,幼儿在听完了老师的要求后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是切忌大声说一句话的。为什么?因为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也是孩子不断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老师无意或有意的大声说话,很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打断他们的思维及思考,从而降低了幼儿思考问题的效率,使得幼儿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可是我回头一想,以前的我们不就是这样的吗,在“我教你学”的传统模式下,大量地语言出现在活动中。当幼儿在认真地思考问题或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往往不会控制我们的声音,发现在小朋友有有问题时,便会引以为例,提醒其它幼儿注意,而往往这时,我们的做法也打断了其他幼儿的思维。想想孩子在一个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真正能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时间更少,老师这样去打扰孩子们保贵的思维时间真是不应该呀!

  二、“思维课程”让教师少说话,而不是不说话。

  起初的我们把说惯了太多话转变为少说话时,真的都不知道这活动应该怎么进行了。负责我们教学的赵教授不断地听我们的课,不断地评课、改进,使我终于知道了,在“思维游戏课程”中老师少说话而不是不说话,老师说话的时候要适时,音量也要随时调节。如:我们给予了幼儿一个明确的要求,孩子进行操作,当我们在巡视时发现在操作时有困难的幼儿,我们要及时俯身用只有他才能听到话的声音,来给予他及时的帮助引导。这样不仅给予了个别幼儿帮助,也不会影响其他幼儿。我们也要要求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要放低声音,有问题也要小声来解决,养成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三、教师在活动后不再做总结、评价性的语言。

  记得在以前,完成活动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以总结、评价性的语言,说说好的幼儿及作品,批评一些自认为不及的幼儿及作品。所以这们往往限制了许多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得以前的孩子创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也使得幼儿胆小,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扼杀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思维游戏课程”不再对幼儿的操作结果做总体评价性的语言,孩子有个体差异,操作结果必然不同,只要合理,我们就应鼓励幼儿,以求思维较强的幼儿更好,较弱的幼儿再强。另外,“思维游戏课程”的设计者让许多的操作的最后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这样我们的就会更好更清楚地看到幼儿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及解决总是的能力。这样教师更不能只去整体总结一种或几种答案,限制了其他幼儿的思维。我们总结也只是去总结幼儿好的思维方法,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这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吧!

  四、思维游戏活动的语言怎样运用更合理呢?

  首先,幼儿教师要用活泼的体态语及亲切的语言组织幼儿的活动,更加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再次,在操作以前,教师要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提出要求,让幼儿进行智力活动(操作材料)。在幼儿进行智力活动时,教师要个别给予语言等方面的帮助指导,声音切忌过大。最后,我们对于孩子在合理思维下的操作结果给予个别地鼓励,不要整体示范鼓励。

  以上是我对进行“思维游戏课程”以来,教师语言运用的一点看法,不见成熟,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互相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