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曹蕾2017.2-2017.6) |
|
|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6日 点击次数:
作者:曹蕾 来源: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
小1 班 曹蕾老师 2017 年 2月—— 2017 年 6 月
班级
|
小1班
|
姓名
|
余欣博
|
出生
年月
|
2012.9
|
性别
|
男
|
典
型
行
为
|
余欣博长得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他精力旺盛,很好动,运动能力也特别强,下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会一起玩一些老师教的游戏,但余欣博却不怎么爱玩,只玩过一次“丢手绢”,因为他觉得做游戏要守规则,太麻烦了,不如到处跑跑得痛快,所以常常跑得满头大汗。即使这样,余欣博上课时依然精力旺盛,坐不住,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
|
成
因
分
析
|
余欣博精力旺盛,特别好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喜欢运动,和同龄孩子相比,身体素质比较好;二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课堂学习长时间静坐的要求不习惯,甚至会觉得很难受,所以在其他孩子安静听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动”显得特别缺乏场合意识和规则意识。
|
培
养
目
标
|
1.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及调节能力。
2.在思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意识。
4.在思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及判断力。
5.在思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
具
体
措
施
|
教师应善于从中去判断、分析、捕捉幼儿所传达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和指导策略,将孩子的需要转化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从而引导孩子有目的的展开活动。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一)
时间
|
观察实录
|
教师策略
|
调整效果
|
9月
|
今天区角活动时,余欣博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着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余欣博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
|
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二)
时间
|
观察实录
|
教师策略
|
调整效果
|
10月
|
今天玩区角游戏时发现不知是谁把同色的雪花片用绳子穿了起来挂在窗台上,看上去很漂亮。于是我想,孩子们也可以这样玩,说不定他们会很高兴的,因此,我的这次操作活动就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余欣博能够按要求顺利操作,其活动难度适宜。宇豪经提示后,在教师指导下,也掌握了要领。
|
雪花片是我园孩子经常玩的一类操作材料,由于其简便易操作又不失娱乐及教育功能,深得绝大多数幼儿的喜欢。但平时孩子们玩雪花片主要是进行插接,尽管如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也达到了不同的身心需要,5、6岁幼儿能够插接出造型复杂、变化无穷的作品。于是我想,孩子们也可以这样玩,说不定他们会很高兴的,
|
此活动是第一次提出对雪花片进行新玩法的尝试,因此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接受起来有较大困难,而3岁以上幼儿收到效果良好,余欣博和谢雨辰正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说明他们已逐渐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三)
时间
|
观察实录
|
教师策略
|
调整效果
|
11月
|
活动过后,幼儿在音乐伴随下进行区角游戏。余欣博和曹纯喏进入了娃娃家,他们发现旁边有食物,余欣博就拿起一个萝卜就往娃娃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语的说:“我给你吃东西。”接着又从篮里顺手拿起一棵青菜,放入娃娃的嘴里。当她想再拿起食物喂娃娃时,边上的喏喏把食物拿走了,余欣博伤心的嘟着小嘴:“老师,她把娃娃吃的东西拿走了,娃娃还没吃饱呢。”我马上走过去,只听喏喏嘟喃着:“这些菜还没烧呢,怎么可以给娃娃吃呀!”我忙对她说:“那我们一起来做饭吧!”余欣博高兴的叫了起来,喏喏也表示同意。
|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
余欣博是个懂事,有爱心的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抱着娃娃说这说那的,学会了很多照顾娃娃的本领,会给娃娃穿衣服、裤子、鞋子,还会喂娃娃吃饭、喝奶等。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
|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四)
时间
|
观察实录
|
教师策略
|
调整效果
|
12月
|
正在我观察我们班级很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的时.我看到余欣博在抓耳挠腮的,一幅很痛苦的表情。看来他肯定在他玩的地方碰到了很到的困难,我近距离一看,原来他在我们班级“橡皮筋变变变”的区角玩,可是我们这个角的层次递进了,不是以前随你在版上表现了,而是在你表现之前,自己先设计好图案,再根据自己的设计付诸与板上面,我走近一看,余欣博的设计很漂亮,是一幢房子,旁边还有小树什么的,可是他为什么表现的却很不好似的,我过去一看,原来他只是为了让房子好看,没有把橡皮筋的长度算在其中,房子的屋顶没有办法在垫板上显现出来.看着他很着急的样子。
|
我们的幼儿在玩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老师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先观察着,等幼儿实在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的时候,老师可以从旁观者变成指导者,适当的加以指导,解开幼儿困难的源头,让他们有信心自己完成。
|
我试着请他自己想想为什么不能表现啊?可能是他太急了,想了半天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想这个时候应该发挥我的指导作用了,我请他先在设计图上画的线和橡皮筋的长度做个比较,因为我先让他认识到我们的设计图和底板是一摸一样的,你怎么设计的就应该怎么用橡皮筋表示,一说他就明白了。
|
|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