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科研动态>>个案记录>>文章内容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蒋丽霞2017.9-2018.1)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0日    点击次数:     作者:蒋丽霞    来源: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

   中(5)  蒋丽霞   老师             2017 9月— 2018  12  

班级

5

姓名

沈煜阳

 出生年月

2012.9

性别

阳阳是个思维活跃,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强,他非常喜欢每天早晨来园后的区域活动,尤其是建构区域,但有时候在活动中他碰到困难常常会显得脾气很不好。

 

现在的幼儿在家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有事情时,家长们都舍不得孩子动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们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

 

1.让孩子知道有错就要改,懂得谦虚。

2.创造条件,让沈煜阳多和小朋友们交往,学会分享、合作。

3.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心、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一)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2017. 9

 

 

 

 

 

 

 

 

 

 

 

 

 

 

 

 

建构区我们投放了大量的木制积木,重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积木搭建。但是每次进区角之前,我们要强调进区规则,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但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有意识让孩子们合作,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愉快。

 

 

1.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2.如何让幼儿的思路更加打开呢?我想可以让孩子看些平时常见的图片,也许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

 

孩子们搭建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建高楼,但是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直接用一块木板斜搭在建筑物上形成一斜坡作为楼梯,基于这种楼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的楼梯是什么样的,我根据孩子的描述进行简单指导,让孩子尝试用木板搭建成楼梯状,然后让孩子们尝试哪种楼梯上楼更轻便。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二)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2017.10

 

 

 

 

 

 

 

 

上午的区域活中,阳阳选择了建构区里的大块积木。阳阳从篮筐里找出拱型的积木,一个一个地像小火车一样排好队,然后在两个拱形中间放一长条积木,一座长长的桥建成了。接着她想建房子了,在搭到第三层的时候,“房子”晃了一下,阳阳嘬起小嘴,马上用两只手护在“房子”的两边,还好,“房子”没有倒,阳阳松了一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后,阳阳又开始接着往上搭了起来,在造到第四层的时候,房子倒了下来还把桥也压跨了。“哎呀!”“真是太可惜了。”“阳阳,房子倒了没关系,刚才你造到第几层了?”“第四层。”阳阳无精打采地回答。

 

在“房子”倒下来的时候,看着阳阳失望的神情,我心里想阳阳或许要泄气了,为了及时地“预防”,我介入了阳阳的活动,我先告诉阳阳,虽然“房子”倒了,但并不算失败,然后再用提出建议的方式让阳阳向自己挑战,看看能否超越自己刚才的成果,这样阳阳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议。

 

这次,阳阳更加小心了,终于,阳阳用刚才的办法造好了四层楼的“房子”,创造了最高记录,阳阳高兴地喊:“老师,你看,我造了四层楼房子”“你可真厉害呀!”我真为阳阳的成功而高兴。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三)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2017.11

 

 

 

 

 

 

 

 

 

 

 

 

 

 

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幼儿进入建构区后,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阳阳先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堆在了之前纸盒上,并高兴的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

 

1.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激发孩子构建的兴

2.玩具摆放的位置贴上标志帮助幼儿可以独立的整理好各种建构材料。

 

经过调整,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了解到了有关房子的简单构造。同时,孩子之间也有了交流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很大

 

漕桥幼儿园典型幼儿个案分析(四)

时间

观察实录

教师策略

调整效果

 

 

2017.12

 

 

 

 

 

 

 

 

 

 

 

 

 

 

 

 

 

幼儿进入建构区后,有三位幼儿先看了看屏风上的设计图,然后再选择了积木尝试拼搭。而有两位幼儿是先尝试自己拼搭,没有参考设计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阳阳先选择了两块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柱子,他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仔细的看着设计图纸,还说着:“再拿个长的。”于是,搭了两层后,他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作为屋顶。不一会儿,他按照设计图纸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儿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建。

 

1.区域环境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  

2.材料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树木、花草等,比较形象生动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区更像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瓶子、旺仔罐、汽车玩具、人行道等。  

3.幼儿经验的积累: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参观他们的建构角。以及带领孩子参观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

 

通过环境上的调整后,我发现像阳阳这样思维比较活跃的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又开始膨胀了。他们渐渐的关注到了设计图,也能完成设计图上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些设计图上的内容过于的简单,他们一会儿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于是,幼儿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