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专题培训>>理论摘要>>文章内容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王婕2018.6)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婕    来源: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王婕

学习时间

2018.6

题目

幼儿思维发展的新理念

出处

网络

一、当代儿童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新理念

1.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与发展的。

2.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3.所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

4、言语和非言语特征(图象)对具体的、生动的经验能起到一种检查和说明的作用,但并不是用象征性模式来替代具体的经验。

(二)、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儿童的思维是由其主动地建构而形成与发展的。即在被动的情况下,儿童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应让儿童反复地、主动地去建构、去探索玩具,让儿童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

探索在先,游戏在后,若给孩子玩具以后打断孩子的探索,要求儿童按照某一规定的方式去做,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心,因为这个过程没有体现到自己的东西。

尊重儿童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给孩子一个唯一性的标准答案。

由关注教师的教,而转向孩子是如何学

强调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必须由外化的转为内化的,而转化的关键则是儿童的主动建构。

学习体会: 

儿童的学习总是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探索新的经验(思维的活动过程)。如,正规数学学习与非正规数学学习的关系。孩子在学习或者玩对于语言表达所获得的经验是不够的,他更多的需要自身体验、自身的探索来进行。不要认为形象思维是低极的,其实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作用的,中国人常常对抽象思维的问题(比如算术)就善于很形象的去理解。

儿童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孩子拿着相同的玩具,可能理解不同,建构就不一样。如果我们了解了幼儿,那么在设计教学、计划或在跟孩子互动时,就会有所启发,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