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阶段个人总结
漕桥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赵雯
(2018.2——2019.1)
自从参加《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以来,我园积极参与,并作为一项特色活动在全园推广。时光茬苒,通过一年的初步实践,思维游戏已融入到了我园幼儿的生活当中,成为我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作为课程活动的实施者,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能力、见解;同时,还使幼儿在思维、观察、操作、认知、记忆、评价、口语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课程里对他们来说没有“学”的硬性概念,只有“玩”的快乐,这正是此课程深受幼儿喜欢的原因所在,他们不必被动地接受训练,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他们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思维游戏课程中,游戏的形式要灵活而多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思维游戏课程时,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以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活动。同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对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所达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小班:在游戏中重点培养幼儿有好问、乐于倾听、爱动脑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树立学习自信心。小班幼儿的思维、观察、记忆等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更加不能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描述。比如:一个场景地描述、一个故事的开头、一个奇妙的事件、一个问题的提出等等,幼儿就很容易进入到我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师的导言和创设的情境逐渐延续和发展,幼儿情感的投入也使得他们对活动本身更为专注,而活动的目标也就更容易达成了。
另外,儿歌是幼儿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而语言表达能力在思维游戏课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少,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低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与同龄幼儿相比,思维能力远远高出他们,而语言表达能力却相差不多。由此看来,长久下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言语的制约。为此,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同时,我十分注重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思维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理解和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体性操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学语言的设计。同时,还要注意这种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年龄阶段幼儿语言的特点,方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让他们长时间地主动学习,不符合幼儿客体本身的特点。而思维游戏课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让幼儿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轻轻松松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使课程目标顺利地完成。
思维游戏给幼儿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由于课程时间以及家长陪其玩游戏的时间有限,致使思维游戏课程的功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否则,幼儿的思维习惯及能力会有更显著地提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出新、出奇,不仅要多与家长互动、沟通,还要多创设一些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内容。
自从开设思维游戏课程后,幼儿的思维活跃了,爱动脑子了,言行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例如以前,幼儿上课不爱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会独立收拾玩具,把玩具到处乱扔。现在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能自理、自立,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已经真正成为帮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成为帮助幼儿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有利助手。同时,其材料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为课程实施者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也为教师专业素质地提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究、钻研,不断深入学习并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让幼儿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