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专题培训>>研究记录>>文章内容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张晨玉2018.10)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4日    点击次数:     作者:张晨玉    来源:原创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8.10

地点

班年级组会议室

参加对

象及应

到人数

6

实到人数

6

主持人

张晨玉

活动

形式

学习培训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通过对小班数学区域的探究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探究幼儿发展的可行性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幼儿园数学区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区域活动时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是引发幼儿不断发现和探索行为的有趣场所,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尤其对于提高幼儿数学能力的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游戏中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认知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游戏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体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性反映的正是他的发展水平,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通过活动实践呈现的。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幼儿通过操作材料,使抽象的数概念、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主体自身动作与数学知识的协调,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发现、理解数学知识,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幼儿对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则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数学区域活动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小班数学区域的游戏化是把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数学区域活动中,创设游戏情景、投放层次性材料,引导幼儿从中自主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活动主要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出发,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摆弄材料表位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材料应富于探索性,要给幼儿留下大量参与和创造的空间,在引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填表人  张晨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