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思维课程的三个融合
漕桥幼儿园 冯赛兰
思维课程本身是一个系统的目标明确的完整课程,我们由衷地希望,思维课程能够真正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体系中。在此,我们提出三个融合点:思维课程与幼儿园一般课程的融合、思维课程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融合、思维课程与幼儿园教研的融合。而所谓融合,并不是指将各类课程简单地综合化,而是要把幼儿园的课程、日常活动、教研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思维教育的因素挖掘出来,并结合相应的方法加以实施。 换一个角度讲,课程的融合更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更为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1.课程间的融合
幼儿园常用课程,在内容上常以“五大领域”来划分。而思维课程是以人的智力结构的三个维度组合的智力因子为基本内容。我们一般是以内容、操作的两个维度来表示,如,语义发散、图形聚敛、符号认知等。 我们曾经就思维课程与“五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做过专门的阐述,其中最为重要、最为密切的结合点在于关键能力的获得。所以,思维课程与幼儿园使用的其它课程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自然的切合点。如果融入思维教育的意识与相应的方法,这种融合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课程的融合既有目标的融合,具体到活动内容也可以体现在对活动主题的深入与扩展上。如,在相同目标下的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在相同主题下的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融合方式。
2.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融合
每周一次或两次约30~40分钟的思维活动,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多机会,以使他们的思维获得最充分的练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获得需要更加连贯和广泛的途径,而幼儿能力的获得重要的途径之一无疑是日常的生活活动。如,进餐环节值日生发餐具时,一般的目标指向是健康及社会性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及能力、小肌肉锻炼等等。从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来说,这就涉及到图形和符号等内容中的评价、分类、数的实际意义等能力。教师理解了这些,就可以更加重视该环节的设计,并适时地变化一些要求。
3.与幼儿园教研的融合
幼儿园日常的教研活动有这样几个目的:一是解决问题,如教师的困惑,幼儿的发展问题;二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三是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但是总的来说,其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思维课程教研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帮助幼儿园形成教育特色并获得长期发展。更为有利的因素在于,从思维课程的结构和实现方式来说,更便于教师把握使用,其目标的专向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