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课题概况 专题培训 科研动态 研究成果 成果鉴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课题研究>>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科研动态>>课例研讨>>文章内容
课题组科研小结(赵雯2019.2—2019.6)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金素平    来源:原创

      

课题名称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赵雯

 

2019.2

典型事例:

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来是顾欣汝和周子萱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角色了。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顾欣汝和周子萱:“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顾欣汝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周子萱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马上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赵羽宸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轩轩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说:“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顾欣汝和周子萱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顾欣汝来当‘妈妈’,周子萱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顾欣汝最终当上了“妈妈”,周子萱当上了“宝宝”。

反思与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角色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己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幼儿园"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漕桥东街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