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 | 上午,孩子们户外活动中,王宇浩才姗姗来迟。我们跟她打招呼,她躲在奶奶身后,羞涩地不肯出来。我们请她去自选体育玩具玩,她摇摇头,紧紧拉着奶奶的衣袖不肯松手。我叫王宇浩在班上唯一的好朋友阳阳来拉他一起玩,王宇浩还是哭着拒绝。这样纠缠了好久,当奶奶最终离开后,王宇浩就更大声哭泣起来。我们反复安慰,我拉王宇浩到身边,搂着她,可还是没多大效果。一直到做集体律动王宇浩才逐渐停止哭泣。 | 教育不是神话。有时一句话,一件小事立刻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然而,这样的事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教育是一个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没有一个万能法宝,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公式。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对你的教育方式存在接受不接受的问题,还存在接受的快与慢的问题。 因材施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了,是一个应当永远在我们耳边敲响的警钟! | 《指南》中在社会人际交往方面的目标1中显示:3—4岁的孩子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但王宇浩在小班的下学期还时不时的哭泣,拒绝和熟悉的同伴一起玩。特别是在早上打招呼时候大多孩子都很大方地跟我们互道早,只有王宇浩总是躲在奶奶身后,动作局促,眼神慌乱又羞涩,不愿意打招呼。 |